2021年4月1日,档案馆党总支书记、馆长,校史研究室主任范智新,副馆长陈金江,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潘群,办公室主任沈牡丹一行四人前往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八干休所,探望刘崑山指挥长夫人王显琏及女儿刘佳,干休所政委包德华全程陪同。刘崑山同志生于1921年,百岁老人,与党同龄,“文革”期间,曾担任华中工学院军宣队指挥长。因身体原因,刘崑山同志近期在医院接受治疗,夫人王显琏九十岁高龄,居住在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八干休所。范智新馆长表达了对刘崑山指挥长的敬意与问候,详细询问了病情情况,家人介绍了刘崑山指挥长的近况,对学校长期以来的关怀表示感谢。

“文革”期间,许多高校教学和科研都受到了重大的冲击,但在我们华中工学院,却出现了“三个没有”的奇迹,学校主要领导人没有变,师资队伍没有散,科研教学设备没有流失。这一奇迹的出现主要归功于当时学校的实际负责人,军宣队指挥长刘崑山同志。“文革”期间,中央对全国高校都派驻了军宣队,实行军管,当时派驻华中工学院的军宣队指挥长就是刘崑山同志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刘崑山同志始终保持着一颗共产党人赤诚的心,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,尊重人才,尊重知识,顶着压力,冒着风险,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保护了学校。在他的支持和努力下,朱九思同志在1970年6月就得到了解放,后来又恢复了党委书记兼院长的职务。在刘崑山、朱九思的共同努力下,学校教师、干部们受伤害较少,学校较快恢复了工作秩序。“文革”期间,华中工学院不仅维持了原有人员、设备、校址不变,并且从上世纪70年代起,在别的学校还在斗、批、散的时候,华中工学院已经开始着手师资队伍建设,从全国各地引进大量人才,为后期华中工学院的异军突起,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快速转型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(沈牡丹 供稿)
附:刘崑山指挥长简介
刘崑山,男,山东汶上人,1921年11月出生。1938年1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——鲁西八支队,先后任战士、工作员和支队作战参谋。1940年4月,在八路军115师鲁西军区运河支队3团担任连长,在冀鲁豫边区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。解放战争时期,编入“刘邓大军”,随晋冀鲁豫野战军,中野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转战南北,任1纵5团2营营长,1纵8团参谋长,参加过平汉战役、鲁西南战役,千里跃进大别山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等等。1950年9月20日,中央军委批准,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,刘崑山随即转为空军,任贵阳市空军接待处科长,西南空军办公室主任。1955年西南空军司令部移驻武汉,更名为武汉空军司令部。1956年6月,刘崑山任武汉空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,1958年5月起,任武汉空军司令部军务处处长,参与人民空军的创建。
“文革”开始后,地方党政机关和公安、法院等机关陷于瘫痪,武斗成风。1968年7月下旬,毛泽东主席派解放军进驻清华大学制止武斗。此后,有二百八十万名指战员组成军宣队陆续进驻院校、科研、文化机构,实行支左、支工、支农、军管、军训等“三支两军”任务,1969年至1972年,刘崑山担任华中工学院军宣队指挥长。这一段时间里,他是华中工学院的第一把手。他坚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,尊重人才,尊重知识,顶着压力,冒着风险,解放了华中工学院头号“走资派”、原党委书记朱九思,保护了一大批干部和教师,维护了学校的稳定,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军宣队工作结束后,刘崑山回到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,担任司令部顾问至离休,为副军职离休干部。